当前位置:游学网 >> 资讯首页 >> 所有新闻 >> 游学新闻 >> 浏览文章
大学生就业盘点:中美大学生择业八大差异
核心提示:美国《纽约时报》报道,2009年美国的失业率创下14年来最高点,就业危机发生在各种人群中。2009年美国有150万大学生毕业,将面临5年来就业情况最差的一年。大学生就业难问题不仅发生在中国,在发达国家美国同样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以下对中美大学生择业差异作一比较分析。

 

4.素质教育与学习思路不同

中美两国大学生在教育学习观念上存在很大差异,与美国大学生相比,中国学生的独立意识较差,他们过多地依赖体制、学校、老师和家长。正是独立意识的缺乏,使中国学生在学习态度上表现得比较被动。在许多中国高校,大学生上大学只是为了混一个毕业证,找一个报酬丰厚的工作,满足自己的高级物质生活享受。素质教育在中国提出已有多年,但是不少学生还缺乏必备的内在素质,内在素质包括很多方面,比如学习能力、工作能力、社会交际能力等等,而这些内在素质往往是在大学阶段形成的。

在美国大学图书馆里,课余时间基本上都有很多人在看书,做作业,复习功课,因为在美国大学里平时作业、小测验、课程小组讨论很多,这在客观上也促进他们平时好好学习。美国学生认为成绩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想继续深造的学生。美国学生也热衷于师生交流,学生们不仅会问一些上课没听懂的问题,还会告诉教授自己的人生打算和找工作时遇到的问题,教授们都很乐意帮助学生。

在人才市场上,好的成绩能带给雇佣者一个有价值的印象,至少说明你的学习能力不错,或者人比较勤奋。这种观念在会计、教育和电脑科学领域很普遍。好的成绩只是内在素质的一个方面,从长远看,良好的社交能力更重要。

 

5.任课教师(教授)的推荐方式不同

美国学生找工作有点像申请北美研究生,需要推荐信。推荐信是由教授写的关于对该学生的客观评价,所以学生在校的表现显得特别重要。美国教授评价学生好坏很客观,不好就会写不好。

美国企业也比较看重教授的推荐信,当一个企业打算雇佣该校的学生时,他会打电话给学生所在系的老师,咨询那个学生的情况。教授也是非常客观地回答关于该学生的问题,不会胡编乱造。推荐信能够促使学生在大学期间不断提高自我素质,是展现一个学生价值的可靠工具,方便企业根据它来择优选择人才。

在中国,老师们可能为了提高该校的就业率更倾向于着重强调学生的优点,而往往忽视学生的不足,这样会让企业怀疑推荐信的可靠性和准确性,也就起不到推荐信的作用。

 

6.学校方面提供的服务不同

美国大学有专门的网站给学生提供一些关于企业招聘的信息,网站主要有三个部分组成:

(1)Job search workshop(找工作的研讨会)。里面是一些关于找工作的讲座。比如某某时间、某个地点有关于如何写简历的讲座。这些讲座主要是为了帮助学生在面试时做好更充分的准备。

(2)Resume Reviews(简历的修订)。这里主要是为学生提供合适的环境去提高修改、润色学生的简历,针对学生的简历提出切实的意见,让简历趋于完美。

(3)Mock Interviews(一种模拟招聘会)。这种招聘会以真实招聘会为背景,需要学生认真对待。学生如正规面试一样,携带简历,穿正式职业服装。在面试前有些小提示,如保持安静、手机需关机,要学生学会用眼睛与招聘人交流,不要出现胆怯的想法。这种模拟招聘会由学校组织,仿真现实招聘会给学生提供一个平台去发现自己在面试过程中的不足,积累更多经验。

虽然中国的大学(如暨南大学等)也有类似的模拟招聘会,但由于是学生社团组织的,宣传力度不够,参与率也较低。

 

7.专门帮助就业的机构

美国有许多帮助大学生就业的非盈利性机构,每个学校也有专门的就业部门,如果学生在就业方面遇到困难,随时可以去咨询。学校的网站也提供不少的就业信息,不仅仅是全职的,兼职岗位也很多。在美国的非赢利性就业组织中,以全美高校和雇主协会最为著名,其会员包括800多家高校和1900多家用人单位,每年为100多万大学生和毕业生提供就业服务。该协会的宗旨是帮助学生选择并获得满意的工作,帮助雇主制定有效的人员招聘计划并提供优秀人选。该协会还出版期刊,对就业市场的现状、发展趋势以及求职和招聘过程中遇到的法律问题等进行调查和分析。美国的校园里也有招聘会,不过规模比较小,以各系为主举办,一次只来几家企业,这样便于供求双方细细切磋。

当前,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就业工作,助推大学生就业力度空前。由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共同主办了2009年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网上咨询,全国大型网络招聘活动已举办10余场,最高日点击量达1100多万人次。各省级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部门和普通高等学校共同为2009届高校毕业生举办招聘活动已达6.3万余场次,出台建立了就业创业见习基地、实施国企人才储备计划、鼓励高校毕业生参加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等措施,为大学生就业搭建了众多平台。但就业供求信息不对称问题依然突出,需要打造全天候、多功能、广覆盖、高效率的就业公共服务平台。

 

8.曲线就业——创业

大学生自主创业不仅能缓解社会就业的压力,而且也有利于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引导毕业生走自主创业之路,既是就业形势的现实需要,也是大学毕业生实现自身价值的内在要求。美国大学有关于如何创业的专业,系统地教学生如何创业。美国政府也对大学生创业提供一定数额的贷款,鼓励学生创业。中国高校应把对创业型人才的培养逐步纳入学校人才培养的主渠道。社会各界应整合资源、创新机制、加大力度,培养、训练学生的创业意识,培育创业的氛围、优化创业环境,指导和帮助大学生逐步走上自主创业的道路,开辟大学生就业新途径。

0% (0)
0% (10)
发表评论
用户评论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诚聘英才 | 网站申明 |帮助中心 | 友情链接
游学网版权所有 2009 | 浙ICP备0904815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