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您当前位置:游学网 >> 游学资讯 >> 游学动态 >> 浏览游学资讯

暑期游学:选择分化与市场细分

时间:2015-7-2 10:29:15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查看次数:
【字体:

当“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这句话被誉为最有情怀的辞职语流行之后,仿佛出国游学有了更充分的理由。如今高考结束,暑期游学市场早已火爆起来。

从各大旅游机构、教育留学机构开发的游学路线来看,如今的游学可以说是想学什么、想看什么都应有尽有,学术的、艺术的、体育的,各种类型无所不包。

参与游学的人群也从过去固定在学生群体中,日渐向白领等人群扩散。游学的主观选择也日渐加强,“赶时髦”“随大流”的选择渐少,很多游学参与者的目的明确。然而,要解决为什么要出去游学、游学能获得多大收获、游学市场如何监管和规范等这些问题,仍然需要参与的各方积极思考。

学生选择出现分化

记者在采访过程中发现,现在的学生或家长选择游学项目已经明显地出现分化,不再像几年前游学刚刚兴起时那样“随大流”。虽然仍然存在一些学生是被家长逼着出去,也有一些是家长只是单纯地“为了出国而出国”,但大部分学生已经有了自己明确的目的。

北京理工大学的大三学生施同辉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他之所以选择这个暑期去德国游学,是因为他的专业就是车辆工程专业,而德国在这一领域是世界领先的,所以他想去了解一下,为的是未来研究生学习能够顺利申请到德国学校。

“虽然之前也有短期去德国交流的经历,但是还是觉得不够,还是想利用游学这个机会好好地去了解我所学的这个专业,这个国家,顺带也想把难学的德语再提高一下。”施同辉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说。

类似施同辉参加的项目,很多游学路线,尤其是针对大学生的,除了提升语言交流运用的能力之外,大部分的内容与学术专业相关,例如参与大学里的相关专业、参观相关领域的企业等等。

除了大学生之外,越来越多的低龄学生也选择在假期选择出国游学项目,而且亲子游项目日渐火爆。

在中青旅网站,亲子游项目占据了整个页面,按照0-5岁、5-8岁和8岁以上分类,其中5岁以上的栏目安排的基本是出境项目,其他旅游及教育机构推出的暑期游学产品中,“亲子游”同样也是重要标签。

在携程旅行网上,记者看到多款亲子性质的游学项目。每一款既包含了孩子与家长分别参与的行程,也有共同互动的内容。例如“澳大利亚墨尔本双语公立小学全真课堂游学两周”就是早上家长送孩子去学校,孩子们在课堂上课,家长游览市区、逛商场、学习咖啡师认证课程,放学后接孩子去游泳、一起做晚餐……宣传指出这样的设计“既满足了家长既照顾孩子,又能自己游览的心愿,而孩子也能得到和老师、同学、家长的接触交流”。

不难发现针对高中生以下的年龄段的游学项目其实真正去“学”的内容仍然占少数,即使有很多家长让孩子参加游学项目是为了以后的留学作铺垫。正如于时语先生曾在21世纪经济报道撰文指出的,游学对申请名校帮助甚微,中国的游学风潮只是国外大学暑期班的重要财源。“至于大量中国游学中介出面组织的旅游加购物式的"游学夏令营",至多是蜻蜓点水式的访问若干名校校园,那完全是不入流的忽悠家长钱袋的生意了。”

市场进一步细分

也许正是这种市场潜力的刺激下,游学市场也进一步细分。不仅有专业从事旅游业务的公司在设计游戏线路,相当一部分教辅机构也开始涉猎其中。

游学就是昂贵的跟团游学或者夏令营?答案是否定的。随着互联网+的概念日益盛行,游学市场也出现了互联网平台。

记者在梳理中就发现Hive这家名为轻游学的公司,官方定义为一款“帮你发现160多个国家的义工实习和兴趣实践机会的平台”,于2014年成立,总部位于北京,并分别在香港和旧金山设有办公室。

兴趣实践、实习提升、志愿义工、体验交换”成为Hive主推的四类不同维度的机会,其创新的理念已经获得投资者的认可,其用户并在短时间得到了爆发式增长。

“显然未来这个行业会经历一场优胜略汰的洗礼,最终只会剩下少数几家服务质量好的企业,这就应该是市场规律。”一位接近Hive管理层的人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指出,未来谁能够做好平台谁才能站稳脚跟。

“未来我们会不断细分客户群体,开辟更大的游学市场,建立一个覆盖幼儿园到白领成功人士的完整游学链。”启德教育集团学游部总监卢洁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指出。

与国内大多数培训机构和旅行社的游学产品只是走马观花的看名校不同,启德首创国内游学 “二八”比例,近乎百分百的纯学团,上下午都有课程。为了强调他们的不同,启徳更是把游学项目命名为:启徳学游。

对于各机构推出的琳琅满目的海外游学项目,现在的家长和学生已经越来越理智,对于那些充满溢美之辞的描述已经能够有一定的区分,但是这个市场仍然很乱。

“在市场兴起的前期,肯定会这样,大家都想捞一把,你看那些价格越来越高,内容越来越丰富,显然这是一个赚钱的买卖。”一位在微信运营留学中介项目的业内人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指出。

游学市场需要监管与引导

游学热潮同样带来了很多投诉。通过以往投诉的案例来看,有些机构只是租了学校的场地,然后雇几个外国人在里面讲课;寄宿家庭也存在这种情况,好多都是临时招的,并不是真正学校里学生的家庭。业内人士指出,消费者应该注意心仪项目的组织方是谁,是否具有组织活动的资质,以及国外对应的合作方是谁等问题。

“如果当地学校正在放假,那怎么可能有当地学生参与的全真课堂,所谓的课堂不过是像培训班一样有意设置的而已。”上述业内人士指出。

在“游”与“学”的选择上,记者发现大家更倾向于选择教辅机构的海外游学产品,似乎认为教辅机构利用自身的教育资源,可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尽管在价格上要比旅行社高不少。但是,必须要指出的是目前教育机构、留学中介虽涉及学游相关业务,但都不具备经营旅游的资质。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留学中介等由公安、教育主管部门规范,旅游是由旅游部门管理,教育机构经营的旅游活动处于一种无人规范的“灰色地带”。

“其实,我们是鼓励学生去参与一些内地的游学项目以及海外的,但是这是在保证学生安全学习和生活的前提下进行的。”香港中文大学商学院院长陈家乐教授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指出。

陈家乐认为教育机构应该给学生们创造更多的游学机会,来让他们“开拓眼界”,实地去调研企业、参观不同的社区文化,这对于他们的本身的学习都有很大促进作用。

与内地学生忙于走出国门相对,香港中文大学商学院每年暑期都会有学生参与到来内地游学的项目中,他们会参观内地的企业和社会组织,并进行文化交流

“很多游学项目是学生协会自己组织,我们校方不会直接参与到其中,但是会视情况给予补贴。”陈家乐介绍说。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梳理发现,部分学校也会为了盈利而组织游学项目。一位教育人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指出, 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不应“趟这一趟浑水”,不能轻易地为了蝇头小利,就去组织或者参与这样的活动,特别是初中、小学这些阶段。

陈家乐也认为,游学市场需要进一步监管引导,尤其是对于新兴市场的国家来说,更是需要注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