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动态
-
以前曾经听过一个小故事:“一个小孙子问爷爷:为什么人有两只眼睛、两个耳朵,两只手,却只有一张嘴巴呢?爷爷告诉小孙子:这是让人要多看,多听,多做,少说话呀。”故事很短,却用寥寥数语,形象而深刻地说明了“听”对人这种群体动物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总的来说,倾听至少具有以下三种作用:
1.倾听也是学习。古希腊先哲苏格拉底也说过:“上天赐人以两耳两目,但只有一口,欲使其多闻多见而少言。”教育心理学家对人的一系列交往活动进行研究,结果发现在人们的各种交往方式中,听占45%,说占30%,读占16%,写占9%。一连串的数据告诉我们,人有约一半的时间在听,听是人们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之一。因此可以说,不会倾听的学生是不会学习的学生。
2.倾听利于交往。台湾心理学家黄月霞认为:“倾听是有效沟通所必备的元素,它是一种接纳的语言。”倾听是接受、分析、理解、分享的过程。具有较强倾听能力的人,才可能会有好的人际关系,才能与人很好地沟通合作。
3.倾听是探究的前提。探究学习既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之一,又是新课程下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探究的过程是学生合作、探究、交流的过程,无论是师生确定探究的问题,还是学生证据收集的过程,或者是学生交流研究的结果,都需要学生认真倾听。一个不会倾听的学生,必然难以在集体的智慧碰撞中发现和发展。
美国学者丹尼斯认为“从小学到大学,大多数人的学习主要是通过课堂倾听来进行的。”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让学生学会倾听。”学会倾听是理解掌握知识和学会欣赏他人的基本要求和前提条件之一。“耐心倾听”这个良好的习惯,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需要很多时间和途径培养而成的。所以,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时时都注意培养学生这一方面的良好习惯:要“学会倾听”。可是在我们的课堂上,很多学生并不会倾听。
学生不会倾听,不善于倾听,细细想来,与日常教学的偏向不无关系。在平时的教学中,当学生回答问题时,许多教师比较关注结果,忽略了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态度,更不大注意引导学生如何听,如何想。我们常常表扬回答精彩的学生,而很少郑重其事地表扬那些认真倾听的学生。长此下去,学生就会因忽略倾听的作用导致学习态度浮躁,影响学习效果。因此,我们应该让学生明白,倾听和说、想一样重要。会倾听,就获得了一把学习的金钥匙。
倾听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习惯。要让学生养成倾听能力并形成倾听习惯,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教师在课堂中不断渗透引导,更需要各科教师的通力合作。那么如何使学生学会倾听呢?我认为可从以下几点尝试。
一、明确倾听要求
1.明确目标,引导倾听。在进行常规教学时,我先讲清倾听对于学生学习的意义,让学生产生要认真倾听的动机,进而指导学生倾听的“四心”方法,即一要专心,无论是听教师讲课,还是听同学发言,都要听清教师或发言人说的每一句话,注意力要集中;二要耐心,不随便插嘴,要听完别人的话,才来发表自己的意见。特别是当别人的发言有错时,一定要等他把话说完了再用适当的方式指出;三要细心,在听取他人意见时不能盲从,要辩证地听取他人发言,并有选择地接受;四要虚心,当别人提出与自己不同的意见时,要能虚心接受,如果对方观点正确,要能边听边修正自己的观点。
2.榜样示范,仿效倾听。要学生学会倾听,教师自身也要用心听学生的发言,为学生做好榜样。所以,每当学生发言的时候,我都会停下所有的动作,认真仔细地倾听他们的发言,并做出回应,让发言的学生体会到教师对他们的尊重,也让其他的学生有学习的榜样。同时适时引导学生像教师一样认真地听别人的发言。之后,在教学活动中,我会经常从各个方面检验学生是否倾听教师和同学的发言。我采用的具体方法是:观察学生的动作行为、眼神,或者随意指名某个学生重复刚才发言的同学所说的话等等。对于那些能认真倾听他人发言的同学,我会表扬他们,让其他学生有了仿效对象。
二、强化倾听行为
对学生强调了倾听的要求,教师就需要建立相应的激励制度,来强化学生的倾听行为,使课堂成为一个民主的课堂、一个倾听的课堂、一个合作的课堂。在课堂中,我采用激励办法,使学生愿意倾听。
1.言语激励。正确适当的语言激励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因素,也是培养学生倾听的重要手段。所以在“认真倾听”的培养过程中,教师千万不要吝啬你的赞扬,要让学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获得成功的满足感。
2.荣誉激励。做惯了学生,如有机会转换一下角色,孩子们都特别喜欢。如让学生充当“小老师”、“小博士”等。
3.辩论。辩论是倾听训练的高级形式,它不仅要求学生能够听懂同学所表达的观点,更要求学生能够迅速找出对方观点的不足,进行反驳。通过辩论,使倾听成为训练学生思维,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
当然,更多时候,激励是在无声中即时进行的,它与教学过程融为一体。一句赞扬、一个微笑,不花时间,不费力气,却能收到明显的教育效果。我们要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用真诚的话语鼓励他们,学生是敏感的,教师的一些细微改变,他们都能感受到,课堂上学生就会逐渐愿意倾听。所以,在与学生的交往互动中,种种从教师内心流露出的理解和欣赏,对正在倾听的学生来说都是莫大的鼓舞。
经过了一段时间的培养,当有同学在课堂上进行发言的时候,学生们都能够有一个良好的习惯:自觉地停下手中的动作,认真去听发言的学生讲了些什么,而不像以前那样“发言”和“讨论”同时进行,结果弄得谁的话大家都没有听清楚,教学效果有了一定的提高。
三、创设倾听氛围。
现代心理学已证实,即使是同一个人,不同时期不同背景下,其注意力保持的时间长短及注意点分布情况也不同。教师只能想方设法利用学生的注意力特点,增加课堂的吸引力,那种强迫学生集中注意力的做法是徒劳无效的。课堂气氛是决定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也是学生认真倾听的前提条件。良好的倾听气氛可以将师生的心智融为一体,达到充分的沟通。教师要运用各种教学艺术的魅力来创设一个良好的倾听氛围。正如加拿大教育专家安尼福来斯特所说:“你的教室将很少有完全的宁静,分享和交流是轻松气氛的关键。新的发现和感受到的新的成功所带来的强烈的喜悦会引导学生产生急切倾听下去的兴趣。”
四、增强教师吸引力。研究表明学生的倾听效果是由学生对学科的兴趣和其倾听目的来决定的。学生对学科的兴趣很大程度取决于对任课教师的兴趣。听课过程中,学生往往以自身具备的倾听能力和自身养成的倾听习惯来决定听什么,什么时候听。有时候因为能力问题(如听不懂)或心理问题(如对教师反感),他们会故意听不见教师的讲解,这样便产生了心理学所讲的“选择性失聪”现象。一个好的教师要有诗人般的语言魅力、魔术师般的吸引力、指挥家般的引导能力。增强教师的吸引力,还要求教师自身要善于倾听学生的发言,善于发掘学生发言中的闪光点,善于引导学生的思维朝科学的大门迈进。
曾有这么一句名言:“播下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可见,习惯的力量是巨大的,只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化为学生自身的素质,对学生的一生产生深远的影响,而“认真倾听”这个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会是学生日后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当学生慢慢感受到倾听的魅力,感受到倾听带给自己的快乐时,我们的课堂上就不仅有活跃、热烈的讨论、争论的场面,也会有静静的倾听和思考的情形。学会倾听,会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更生动、更精彩,会使我们的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也会使我们的学生获得一把学习的金钥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