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动态

    王立群点评高考作文下手并不难想得高分也不容易

    2009-12-12

  •  “这场地震创造了共和国很多个第一,以现在国内最重大的时事为材料,这个作文题命得非常好。”昨天,河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王立群接受了记者的专访,他说今年高考作文题紧扣地震中的人和事,体现了一个国家对普通人、个体生命的尊重,这个题目考生不会觉得难下手,但想得高分也不容易。

    王立群教授说,今年的好作文应该符合两个标准:立意高远,语言准确。

    这次地震带来了空前的灾难,也创造了很多奇迹,发生了很多动人的故事。在全国上下齐心协力救灾的时候,这样的作文题目体现了与时代的贴近,紧扣实际,大部分考生都不会觉得陌生,不会无话可写。这也反映了近两年来,高考与生活贴近、与实际贴近的原则。这个作文题紧扣地震中的人和事,也体现了一个国家对普通人、个体生命的尊重。

    这也提醒考生在学习的同时,也要把眼光放到更广阔的社会,把语文融入生活中,在学习数理化的同时,也要掌握历史、哲学、地理知识。

    材料是所有考生都掌握的,作文胜出的首要条件是立意高远。立意高的作文,才有得高分的可能。如果写的作文只是材料的堆砌,或表层的抒发感情,并没有深入地阐述一个主题,讲透一个主题,就不能算是好作文。

    什么样的立意是高的?能从提供的材料、熟悉的新闻报道、故事中提炼出“生命高于一切”、“对生命的尊重、对生命尊严的尊重”等立意,并能从各方面深入,有层次地阐述这个立意,就是好作文。

    例如,在人类历史上,人们对生命的认识不同,“对生命的尊重”的理解,从古到今就有很大变化。秦始皇时期,人要殉葬,皇帝不顾老百姓的死活让他们修长城,丝毫没有对生命的尊重。没有一个封建帝王是尊重生命的。如果能追溯历史,沿着时间纵线,把对生命的尊重的变革阐述清楚,就是一篇很好的作文。

    这个作文题目看似简单,其实很多时候好文章是“人人眼中有,人人笔下无”,写得好并不容易。有了“生命高于一切”、“对生命的尊重”等立意,如果没有广博的知识、深厚的历史积淀和良好的表达能力,考生很容易陷入“大而空”的俗套。

    好作文需要“大处着眼、小处落笔”,大的话题需要小的话题和事例来支撑。如果考生对人文社会学科比较熟悉,能举出罗马角斗士互相残杀、中国古代株连九族等不尊重生命的例子,表达准确,文笔流畅,就是篇好作文。

    记者 赵媛 高冬丽 实习生 孟韶俊 张琦卉
    审题易,出彩不易
    高考作文是以抗震救灾为主题的材料作文,具有鲜明的时代性。这种命题具有非常强的导向性作用,作文的审题难度小于去年,但这并不意味着降低了整体难度,立意是否深刻,情感是否真挚感人,材料是否准确,结构是否明晰,语言是否有文采,这都需要真功夫,文章仍要在深处挖掘。

    按照经验,高考作文评卷一般情况下,只要不跑题,都会在45分左右。若能切合题意,富有深情、能打动阅卷老师、富有文采,有创新,有深度,材料丰富的文章可以上50分。一等、四等的作文都相对较少,多数集中在二等、三等,也就是42分~48分。